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
为开创龙江全面振兴新局面贡献投资力量
中青班学员、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张晶
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,发表重要讲话、作出重要指示,为东北地区和黑龙江发展明确了战略定位、注入了强大动力。总书记始终牵挂着黑龙江的灾区群众,视察我省期间专程到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,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。2023年,党中央增发国债1万亿元,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,切实保障和改善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,为我们灾后快速恢复重建、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、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,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黑龙江的关心关怀。
作为发展改革系统投资战线的一名干部,工作中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,用数量更多、质量更高、监管更严的投资项目建设,坚决扛起维护国家“五大安全”政治责任,建好建强“三基地、一屏障、一高地”,奋力开创全面振兴新局面。下面,以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建设管理为例,与其他省区的同学,分享三方面工作体会:
一、紧紧抓住项目前期工作这个“硬投资”的“牛鼻子”,压紧压实责任
(一)明确“开春即开工”目标,建立任务清单逐项分解落实。2023年底,黑龙江省提出所有国债项目“2月底完成前期工作、最迟5月底前全部开工”目标。省发展改革委对需要办理用地、环评等前期手续的项目,以清单方式分解落实到相关省直部门。相关省直部门制定“用地审批清单”“环评服务管理台账”等,并与市县乡和项目单位主动对接,开辟绿色通道,加速前期手续办理。
(二)强化工作进展调度,集中攻坚解决复杂问题。建立在线调度预警机制,对国债项目中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亮“黄灯”,未办理的亮“红灯”,已办结的亮“绿灯”;对于用地、环评等手续办理较为复杂,水电气运等要素保障难度较大的项目,借鉴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工作机制的做法,各省直部门通过联合办公集中攻坚,逐项推进解决。
(三)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。各市县逐级建立重点项目包联工作机制,每个市确定分管副市长为国债项目第一责任人,市政府部门和县区政府负责人、项目单位法人均明确各自分工。如鸡西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是4个排水防涝项目的第一责任人,具体负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,以及后续工程质量、施工进度、安全生产等,真正形成了责任明确具体、压力传导到位的工作局面。
二、努力用改革办法着力优化制度供给,大力推动“软建设”
(一)大力推动政府能力作风建设,促进投资环境整体优化。黑龙江省以国债项目落地见效为抓手,进一步强化有部署、有督促、有服务、有检查的工作机制。省政府专门成立10个服务工作组,由省发展改革、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组长,实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,变“被动审批”为“主动服务”,以此推动全省投资环境改善。
(二)创新政府投资管理体制,推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。印发实施《增发国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》,制定了严禁搞形象工程和违规招投标、随意占用耕地等“十严禁”清单。探索创新招投标监管制度,实施审计监督全覆盖,对每个项目的招投标逐一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,每季度形成审计报告,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听取情况,较好解决了政府投资招投标管理中,一些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,推动了项目开工建设规范有序实施。
(三)注重加强制度建设,与“硬投资”形成合力、同向发力。改革完善高标准农田管理制度,制定出台《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措施》等4项政策,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、资金使用,以及建成移交后的管护主体、管护责任等均作出明确具体规定,在制度层面严防“重建轻管”,构建了责任落实到单位、落实到人头、落实到地块的全方位管护制度体系。三江连通等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“软建设”典型案例。
三、坚持高站位部署、高标准落实,上下合力扎实推进项目建设
(一)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是落实落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根本保障。2023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期间,就推进灾后恢复重建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作出重要指示。黑龙江省委、省政府把推动国债项目建设,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政治任务。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直部门、各市县,均把国债项目建设作为年度头号工程、首要任务,从讲政治的高度,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,全力以赴扎实推进项目建设,确保把国债项目建设成为民心工程、优质工程、廉洁工程,切实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灾区群众的心坎上。
(二)“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”,是高质量、高效率完成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。黑龙江省全年有效施工期一般在5月初到10月中旬,面对工期较短等不利因素,按照“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”的要求,建立了省委、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负责、省直部门密切配合、市县协调联动的抓落实工作机制。省委、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;各省直部门、各地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逐个项目绘制横道图,每日调度,推动项目早招标、早开工、快建设、早竣工,形成了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,为全省国债项目按期开工、高质量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(三)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是统筹做好“硬投资”和“软建设”的重要途径。黑龙江省财力相对较弱,属于全国重点化债省份,民间投资占比较低,经济发展对政府投资的依赖度较高。黑龙江省紧紧抓住国家增发国债这个契机,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底气和信心,充分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在大力推进国债项目“硬投资”的同时,着力加强政策措施“软建设”,推动解决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探索出了一条统筹“硬投资”与“软建设”同步实施、同向发力、形成合力的有效路径。
在增发国债项目建设带动下,2024年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企稳向好,全年增速达到6%,高于全国2.8个百分点,增速位居全国第9位,进入第一方阵。